記者鄭儷絲/台北報導
台積電赴美投資約3.3兆元(1000億美元)投下震撼彈,科技立委葛如鈞今天在議場上台,進行台積電赴美相關提案事項說明,葛如鈞委員認同台積電是臺灣科技產業的護國神山也非常感謝,然而近年來,民進黨政府在國際經濟談判中失能,使得台積電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加碼投資美國,這不僅是企業決策問題,更是國家戰略的重大危機。
台積電赴美投資規模已超乎預期,會讓台灣本土的半導體供應鏈面臨空洞化風險。在地緣政治中,臺灣的重要性愈降低,臺灣的風險就愈升高。令人不解的是,當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商務部長進行談判時,我國經濟部及國發會卻毫無作為,甚至經濟部次長訪美後都只有表示有做「情蒐」,顯示出台灣政府對這個議題的決策權早就被邊緣化。整個談判的結果在白宮分享,我們的政府官員沒有被提及,行政院長卓榮泰竟然還是在發表會的時候,才同步得知台積電赴美投資消息。
面對這樣的情勢,民進黨政府卻仍然高喊「互利共贏」,賴清德總統也說沒有美國的壓力。事實上,外資賣超破 260 億元,已呈現連八天賣超,顯見這樣的發展資本市場並不買單。台灣更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台積電要在美國增設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一個研發中心,魏哲家更說「未來美國廠會自己往前進,不必再靠台灣的研發,作為支持他們前進的力量。」這樣難道沒有壓力嗎?
更令人擔心的是,美國總統川普明確表示,「如果晶片在台灣生產再運到美國,台積電將被課徵25%或30%,甚至未來可能課徵高達50%的關稅,但在美國生產是不會有關稅的。」意思是只對於美國生產的晶片免除關稅,這將嚴重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政府是否已經有因應對策?說「沒有美國的壓力」,是否過於天真還是刻意隱瞞?法國總統在昨日對全國發表電視演說,表示他已看到壓力,葛如鈞認為有壓力就說出來,沒必要不承認。在這重要的時刻,台灣必須要有強而有力的籌碼,但現在看來籌碼可能已經少了幾張。
科技立委葛如鈞長期以來主張,台灣在科技產業發展上不應「重硬輕軟」,政府應該加強扶植軟體產業,提升整體科技產業的競爭力,而不是僅寄託在台積電一家公司以及其供應鏈上,要有更多群山綠樹和野花,產業才會多元蓬勃,不受單一市場的壓力。本席更要呼籲政府加速推動如區塊鏈、AI 軟體應用等發展計畫,並鼓勵更多科技企業在台投資,才能確保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不會因產業外移而受到衝擊。
最後,葛如鈞要嚴正地提醒,台積電是台灣科技產業的根基,政府應該負起責任,確保先進製程技術根留台灣,不要太快全部移出,並強化多元產業政策,以避免未來台灣在國際競爭中陷入被動。國民黨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將持續監督政府作為,確保國家利益不會受到民進黨政府的失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