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新聞/編輯部
為了提升基隆市防災社區在發生災害時的應變能力,消防局於8月21日在基隆市中山區中和里舉辦「災害環境診斷與防救災對策研擬訓練」。本次訓練由強韌臺灣防災計畫洪志評教授主講,內容涵蓋四項主題。分別是「為什麼要有防災社區」、「社區環境、歷史災害及災害潛勢介紹」、「災害環境診斷與防救災對策研擬」以及「宣導及活動期程」。由中和里長蘇彩雪邀集里民共50多人熱心參與。


「為什麼要有防災社區」洪老師提到全世界正面臨氣候變遷帶來的各項重大災害,並引起人命及財產損失之嚴重威脅。每個人無法置身在災害之外,而重大災害發生時,政府及救援團體等外援無法及時進到災害地區,因此里內民眾就是第一線最重要的自助救援力量。而防災韌性社區的推動即是讓基層災害防救能量發揮的最好方法。

「社區環境、歷史災害及災害潛勢介紹」,實際帶領里民了解自己居住的地理環境,有哪些地方是曾經發生災害,配合災害潛勢與防災地圖,了解生活周遭的災害潛勢,並提醒里民平時就要對防災工作做好準備以離災避災。「災害環境診斷與防救災對策研擬」課程中,以步行為主,重新檢視日常的生活環境,了解社區環境中可能潛在的災害及其成因,製作環境診斷地圖。

透過資料核對,在地圖上標示出災害狀況或潛勢,依災害分類提出防救災議題,包括:地震、火災及社區災害類型,如水災、火災、坡地災害、土石流等。從「家庭」開始邁向「社區」,引導過去防災經驗,檢視「災前、災中、災後」之平時減災整備及災時應變之對策。
透過強化社區民眾的自救與互助能力,可以確保市民朋友在面臨災難時能夠得到迅速且有效的救助。防災不分性別,全民動起來。洪教授特別強調,防災工作無分性別,全民應共同參與,打造更安全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