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復安/綜合報導】傳播媒體不論在哪都是承載、傳輸和控制資訊的材料及工具,媒體也是形成民眾政策偏好的重要影響來源。更不可否認的是媒體還能是政府用來影響社會與論最好的工具。
利用媒體影響接受者與操控社會與論風向球而達成利益目的,最近的例子就是今年8月開始美國先由眾議院長斐洛西串台到幾波眾議員訪台行程。
尤其是斐洛西旋風式串台的24小時造成兩岸情勢緊張對峙的驚恐絕對是令人記憶深刻,斐洛西在亞州參訪行程中一直未將台灣列入,就算人已在亞洲參訪了也從未表示會到台灣,但美國政府一邊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外表示,美國國會是一個獨立的、平等的政府分支,美國政府無法影響斐洛西是否訪台的決定,一邊由卻任由美國媒體美國之音、華爾街日報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高調向全世界宣傳斐洛西將於8月2號訪台並帶風向引導讀者把斐洛西所做的事合法化。進而引發中國大陸不斷對此發出嚴重警告與軍事演習威脅,也挑起兩岸敵對意識與近幾十年來最嚴峻的台海危機。
這是美國典型運用操作媒體介入國際之間事務的手法與套路,而且運作的十分細膩,從以前的波斯灣戰爭到俄烏戰爭其實都能看到美國媒體的與論力量,目的就是達成符合美國利益的事情,美國媒體抓著兩岸敏感話題順利挑起人民心中的痛點,造成兩岸緊張的局面,我們最後也看到美國總統拜登讓美國國會在9月初完成了3批總價11億美金的對台軍售案。
「美國之音」更在此次帶著風向發表美國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把斐洛西訪台合理化,反訴中國若有任何軍事行動﹝包括對台經濟制裁﹞,是中國真正的挑釁,把中國當成台海地區的軍事威脅,「美國之音」甚至扭曲事實報導美國投資者對台海緊張局勢表示擔憂,更把中國對台灣多處的封鎖軍演引導風向成投資者怕引起中美戰爭,而造成美國本土的通貨膨漲,最後的用義也就是把美國通貨膨漲的禍首推給中國來扛。
媒體本身所具備的功能與特殊性,自身就必須注意對社會各個群體的教育影響力,「美國之音」的不自制,所以也讓人相信其是有目的性的配合美國政府演出給全世界的讀者觀看,將中國及台灣玩弄股掌之中,不論中台之間是否會戰爭,只要靠著與論挑起兩岸關係的緊張,美國總是最大的收益者。
就如同「自由亞州電台」在近十多年來,不停的利用報導攻擊中國”民主”以及”人權"等相關問題,使社會有負面效應進而在各地挑起當區的情勢緊張,從勾結衝突煽動仇漢思想等,都不難看出美國試圖用干預與論挑起各地緊張進而獲取美國利益的目的。
尤其在2021年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審議通過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Strate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後,更是反映了美國對中國戰略方面一致的強硬態度,該法案對於反中國報導,挑動地區情勢緊張,進而符合美國利益為目標.
媒體本身的不自制,其報導無視其他地區和平情勢,更讓人民暴露在扭曲的訊息中造成生活的恐懼與內心的不安,只是為了謀取利益,配合政府帶風向,讓許多人認為媒體的價值已經流失,或是不清楚媒體人心中的那把尺究竟何在?但媒體最原始到底是提供什麼樣的功能?其信念又何在? 媒體本身所具備的功能與特殊性,自身就必須注意對社會各個群體的教育影響力。有任何誤導、欺騙、隱瞞接收者,或是誇大、貶低、扭曲事實都是不被允許的行為,使社會有負面效應或是對某些群體、個體有不符合事實的偏見、誤解更不可取。但若是在不隱瞞的前提下,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也不允許,否則媒體的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何在?
但也因為網路、社群以及影音等平台出現,一股不一樣的聲音出現在主流媒體與商業媒體之外,儼然形成一公民媒體。公民媒體的核心價值是「對抗或是彌補傳統社會大眾媒體的報導內容、傳達自主和多元的觀點意見」,並被認為強大的公民媒體可以帶動強大的民主政治。這次斐洛西訪台事件在台灣相關的政府機構似乎並未對媒體作出一些相關的監控與提示之時,我們有幸看到「報新聞」就利用公民媒體的特色在斐洛西離台後就透過網路平台會集專家學者與七家媒體以「從斐洛西訪台引發兩岸緊張-剖析美國之音的與論炒作手法」為主題在線上用不同的角度討論與論和媒體之間的關係,在八月底也看到多位媒體人與網紅藉由網路平台研討「外媒在台灣扮演的角色及網路中介法上路後台灣媒體人的報導界定」,此一現象不只出現在國際間,台灣這幾年也開始有公民媒體發聲,提供平台讓各式各樣的聲音出現,,都希望用有別於主流媒體的方式,利用網路這樣快速的工作傳播正確的資訊,也許會是做為媒體,正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