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垢」金銀壺大師陳念舟攜來兩件最新作品試茶

陳念舟
攝/吳德亮

文/吳德亮

疫情看似趨緩,BA.5又接續肆虐,顧不得剛結束「台北國家劇院」的演出,緊接著還得移師南部盛大公演的緊湊行程,身兼「無垢」舞團團長的「兩岸金銀壺第一人」陳念舟大師依然抽空來訪,除了在「金春發」百年老店共進牛肉大餐,悄悄提前壓了兩張大鈔在櫃臺使得原本要請客的我不知所措,還帶來了兩件新作,包括「珊瑚」、「培德」兩款瀹茶壺。在疫情連番肆虐近三年,加上忙著舞團密集排練與演出的有限時間裡,大師依然創作不懈,足以作為天下所有藝術家惕勵吧?

左:吳得亮
右:陳念舟

陳大師說「珊瑚」靈感源自野柳珊瑚礁,那曾經滄海又為桑田的過往,載負了太多的傳奇,因此以鍛錘的工藝將珊瑚礁的紋飾表現於壺體,壺鈕則走珊瑚礁的感覺做了雕刻的形象,而最特別的是打破了所有單柄(台灣茶人習慣稱『側把』)的規則,採中國南海出產的黑珊瑚「隨型」產出,堪稱千中選一的極致表現了。


再看另一把「非常中國、絕對台灣」意象的「培德」瀹茶壺,彷彿敦煌飛天的仙女瞬間靜止的回眸一笑,又像是極其溫文儒雅的「文青」才子,令人愛不忍釋。他說疫情中潛心修煉、靜心瀹茶面對自己,看到了牆角不爭不搶的一個醃菜甕仔,當下就如200年前開啟文人壺濫觴的陳曼生大師,將所見平順又安定的造型轉換成了這把「培德」壺,令人讚嘆,兩者藝術的精緻表現更可說淋漓盡致,讓我深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矣。


特別取來「火烏龍」蘇楠雄的炭焙鐵觀音試茶,以沸水注入「珊瑚」單柄銀壺,蘭花香頓時幽幽然撲鼻而來,入喉後官韻更加清晰。再以「培德」沖泡1980年代的「無紙紅印」,透過舌尖傳遞的那一股老韻風華,瞬間直抵腦門,喚醒連日來油膩滿覆的味蕾,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在名壺的加持下,比起1950年代早期紅印居然相去不遠,且一樣有著栗紅透亮且湯暈雲湧的茶湯,入口茶氣強勁、厚重感也毫不遜色,可說痛快之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