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湯智昕教授研究登國際期刊 「褪黑激素」具治療癌骨轉移潛力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報導   曾榮獲中華民國第51屆十大傑出青年的湯智昕教授,全球頂尖醫學科學家排行榜台灣排名第30名的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湯智昕教授,投入骨質相關的疾病領域究成效卓著,最近他帶領研究團隊再接再厲發現「褪黑激素」可抑制成骨性攝護腺癌的移行及轉移能力,這項研究成果榮登新出刊的國際知名期刊《松果體研究雜誌》(Journal Pineal Research),備受國際醫學界高度的重視。湯智昕教授的研究成果證明褪黑激素在癌症的骨轉移具有治療之潛力,未來將申請臨床的試驗,提供癌症臨床治療的新選擇。

湯智昕教授研究團隊新發表「褪黑激素經由抑制整合素α2β1,具抑制成骨性骨轉移潛力(Melatonin suppresses the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osteoblastic prostate cancers by inhibiting integrinα2β1 expression)」研究成果,發現給予褪黑激素可抑制成骨性攝護腺癌的移行及轉移能力,主要是經由抑制integrin α2β1而達到作用。

另外,湯智昕教授研究團隊於2021年2月在《癌基因》(Oncogene)期刊發表名為「褪黑激素抑制破骨細胞功能及腫瘤分泌RANKL,具骨轉移意義 (Melatonin interrupts osteoclast functioning and suppresses tumor-secreted RANKL expression: implications for bone metastases)」研究的成果,也證明褪黑激素可抑制破骨細胞(osteoclast)分化,在動物模式下能降低二種不同癌症所引發蝕骨性骨轉移的效用。

湯智昕教授表示,骨骼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因此常常吸引癌細胞在末期時轉移至骨骼,攝護腺癌、乳癌及肺癌患者最常發生骨轉移的現象,攝護腺癌會引發成骨性骨轉移(osteoblastic bone metastasis),其特徵為轉移處生長出新的骨頭;而乳癌及肺癌則引發蝕骨性骨轉移(osteolytic bone metastasis),主要在轉移處出現溶骨性的骨破壞;發生骨轉移的病人其癒後差,目前尚無良好治療的藥物。對此,湯智昕教授的成果證明褪黑激素在二類型的骨轉移都具有治療之潛力,未來將申請臨床試驗,以提供臨床治療的新選擇期望。

曾榮獲中華民國第51屆十大傑出青年的湯智昕教授,以大仁藥專五專學歷,刻苦向上奮發努力,考取台大藥理學研究所碩士和博士,其中博士更是以榜首錄取;博士期間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的期刊,也榮獲「台灣大學醫學院博士班優秀論文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優秀論文獎」及「李天德醫學科技獎-傑出論文獎」的肯定,以37歲的年齡就升等到教授並擔任基礎醫學研究所,當時是同輩的老師中最年輕的醫學院研究所所長。

現擔任中國醫藥大學研發長的湯智昕教授還積極運用臨床資源,並邀請臨床醫師至實驗室討論及共同研究,期望運用基礎研究方法以解決臨床所需,良好的研究表現讓他獲得「台灣藥理學會年輕學者獎」、「李鎮源教授醫學研究青年學者獎」、「國科會吳大猷紀念獎」及「台灣藥理學會傑出研究獎」肯定。

湯智昕教授目前共發表SCI文章380篇,H-index=54,榮登2021 Scopus「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之列,學術網站Research.com 2022年公佈全球頂尖醫學科學家排行榜,台灣排名第30,世界排名14685,名至實歸。

除了研究工作外,湯智昕教授也不忘教師最重要的工作為教學,他也精進自我教學能力,其教學表現亦獲得學生及同仁的讚賞,至今指導畢業的碩士班學生48名、博士班學生25名,其中包含越南及印度的外籍生,他不會因這些成果自滿而忽略學習及努力,仍不斷的砥礪自我成長。

湯智昕教授投入研究總能於設立目標後堅持到底、努力不懈,在無顯赫的背景和良好的教育環境,其努力的過程和對目標的堅持,對當下年輕學者來說,是最佳的學習及傚法的楷模。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