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永澤
這陣子,各種民生物資價格上漲加上全球能源與大宗穀物價格再次調升,對通膨壓力陷入萬物齊漲的景象。而為避免或降低這些價格的過度飆漲,造成民眾生活與總體與個體經濟的亂象,經濟學政策大致會宣稱物價平穩或上升幅度不嚴重,並找相關業者會談或要求配合,最後以減稅:調降關稅、營業稅或貨物稅等降低業者成本,再者,一般物價與能源價格上漲的處理也不盡一致。有關油、電、氣等能源產品,平常即各有政府制定的「價格調整公式」在規範,非完全由市場機制決定,甚至還設有平準基金,政府是可以控制的。
資產價格的上漲,不論是蛋荒或俄烏事件,政府採行的皆係「穩定措施」,亦即因市場價格起伏變化過大,民生調適困難,政府須用強力手段限定其調幅與調速。其實,物價是一種調節供需的訊號,因為均衡之達成皆需要一定的時間與過程。
經濟學理論清楚說明市場力量永遠是價格的最後決定者,政府干預只有暫時性的效果。政府強行破壞市場機制運作,必將扭曲正確的價格訊號,造成供需失衡,讓社會付出嚴重代價。面對價格上漲問題的處理,政府已有過太多失當的表現。要提醒政府,千萬不要自以為能取代或打敗市場,多用點心做些促進巿場健全的事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