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提升另一思考:是否引進外籍生投入台灣青農產業鏈

作者:蔡永澤

針對國家教育廣播電子報2020年2月26日 新聞標題: 補充農業勞動力 擴大試辦外國人從事農業工作,文中指出:為緩解農業缺工問題,台灣農委會除擴大辦理相關改善農業缺工措施,獎勵國人從事農業工作外,亦以補充性原則,向勞動部申請擴大試辦外國人從事農業勞務工作,繼108年1月通過乳牛飼育業及外展農務服務業後,勞動部又於2020年2月「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第30次會議」討論通過,未來包含蘭花、食用菇蕈、蔬菜栽培、畜牧飼育、養殖漁業、外展農務或農委會指定之農產業行業會有2,400位外籍移工,協助農業基層勞力工作,提供農業勞動力多元選項。

據此,從社會結構之安定性探討,台灣農村之社會結構,有某部分功能流失如家庭功能流失,也認為相關當局須思考改善的問題例如:目前農業大部分是老年人耕作,如何注入新血,讓在外地且不願繼續都市居住的年輕人,或剛畢業的農村在地人,有機會返鄉駐守故鄉從事農業,實現《禮記禮運大同篇》讓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再從位於農業縣如嘉義雲林之大學立場考量,今年學測考報名12.8萬人,欲錄取(含軍警)16萬人,如果大學不轉型則將面臨停招與關閉的嚴重問題。但是從另一方面反思在目前師資過剩、軟硬體設備皆充足下,面對嚴重少子化、學生來源不足而形成教育資源被閒置的資源浪費問題,引進外籍生是在台灣青年投入農業的另一最佳選項。最後,若從農業縣之地方政府考量,則是應如何結合在地文創產業與農業,讓農民在非耕作時間,以實務經驗培育外籍生耕種技巧傳授,政府或大學給農民補助亦能活化當地地方文化建設或另類外籍生投入農村之觀光產業,讓農民、政府、學校、將面臨資遣之師資與少子化獲得解決。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