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疫苗需求與爭議端視政治經濟學理論

記者李振麟 / 嘉義報導
全國台灣耀活協會理事長/嘉義縣政府縣政顧問   蔡永澤博士
國立嘉義女中 蔡芷盈        2021/8/28

以疫苗爭議端視政治經濟學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改變了全球的政治經濟關係,政府政治與民眾經濟生活型態轉變。蔡芷盈認為:過去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生產、資本、流通、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與關係學科,但是隨著時代演變政治經濟學演變成是研究「國民財富的產生和分配」的一門科學。蔡永澤博士進一步提出:政治經濟學是有效率地將政治權力之配置轉換成財富的重分配。藉著新冠苗的爭議,蔡永澤博士將過去經濟學家一直專精於數理與長期困在偽科學裡去探討。本文將引用政治經濟學理將稀有資源配置的觀點導入政治經濟學中政府與市場的互動做討論。

      蔡永澤博士引用社會科學概念—「稀有」來進一步解釋政治經濟學。這是因為不僅經濟資源是稀有的,政治聲望和政治職務同樣是稀有的,「稀有」簡單來講就是資源與社會的需求。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可以無限地供應,那就構不成問題。而構成稀有的另一個要素是社會需要,儘管不少資源是有限的,但是當人類社會對它沒有任何需求時,它也同樣構不成稀有。台灣生產的高端疫苗已經開始正式接種。但是在尚未有第三期試驗的數據下,台灣衛福部於7月通過高端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就是使用一種「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進行審查,成為全球新冠疫苗首例,所謂免疫橋接就是使用免疫保護相關性(immunological correlate of protection,ICP)之指標,在尚無最終臨牀有效性數據下,做為新疫苗核准上市審查的依據。相關國內外流行病學學者對此表示:此方式爭議頗大。理由之一是:過去一般情況都是在疫苗製造商已經進行了三期試驗開發了疫苗,但想針對新的變體或新的人群對已有疫苗進行修正才使用免疫橋接技術,事實上,免疫橋接在疫苗研發中十分常見,譬如台灣過去施打的流感疫苗就是採取這種技術研發而得。

      蔡芷盈進一步指出:各地雖然推出疫苗證明,但目前沒有統一的標凖,具體執行上仍然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如何讓各地邊境人員辨識不同地區的疫苗護照與是否打了針仍有散播病毒的風險是政治經濟學新的概念產生,因為人民對疫苗產生擔憂,社會需求改變了過去的政治經濟學。

       蔡永澤博士以世界與國人對疫苗採用與需求爭議去探討政治經濟學問題指出:經濟學家甚少接觸到政治經濟學。經濟學的使命是體制變革,要求學者隨時環顧社會現實狀態,找出能讓一般百姓能生活更好的政經體制。

        疫情開始前,高科技產業面臨競爭激烈,一方面希望可以穩定市場占有率,一方面也期望可以擺脫仰賴國外技術來源的困境,因為企業的資源有限,所以企業必須在資本及技術投資中選擇一個最適決策。在經濟學理主張生產要素包含物理性資源與人力資源、天然氣候、資本資源與基本建設投資。天然氣候不是設計者所能改變,所以不討論。歸納生產要素可以區分為人力資源與物理性的基本設備,這也就是本文以生產設備與員工教育的投資作為企業投資的選項緣由。蔡永澤博士期待台灣在後疫情時代台灣經濟體可以藉著政治微調讓經濟快速復甦與轉型成功才是關鍵,因為可預期人為病毒將在未來一波波出現,過去政治經濟學過去平衡與互相影響關係也是該微調的時候了。

圖: 何種疫苗護照才是真正的認證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