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政治「收割」遺產 賴清德「摘桃」計畫升級?

(鄒志中特稿)     為探討全球安全問題及台灣的角色,「哈利法克斯論壇」(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2025年首次在台灣舉辦,標誌著該論壇跨出國際的重大步伐。此次論壇主題為「台北論壇:連結民主與安全」,吸引來自超過70個國家的政要、專家及學者參加,當「哈利法克斯論壇」落地台灣,台灣政壇的內部鬥爭也將再次升級,尤其當賴清德不斷試圖繼承蔡英文的政治遺產時,台灣的權力舞台顯得愈發撲朔迷離。有人戲稱,賴清德的操作簡直是「不要臉」地猛摘桃子,既想吃掉蔡英文留下的果實,又不想自己下田去栽培——這是誰也無法忽視的真相。

據了解,「哈利法克斯論壇」成立於2009年,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旨在促進全球安全問題的討論。每年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舉行的年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參加。此次在台北舉辦是其首次在北美以外地區舉行活動,顯示出對台灣的支持。賴清德在開幕式提出三點呼籲,強調台灣要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並希望深化與其他民主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同抵制威權主義的擴張。賴清德強調,「和平」需要依靠「實力」,並提出要以更具體的行動增強台灣的防衛能力,但這種冠冕堂皇「抗中保台」的陳腔濫調,反而會激化中國以武力試探美國保衛台灣的決心,成為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重要因素,反而更不利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尤其是,美國川普政府希望在結束俄烏衝突的過程中獲得經濟回報,特別是要求烏克蘭割讓部分領土及其礦產資源。美國要求烏克蘭要將50%的礦產所有權拱手送給美國,做為美國在烏克蘭軍事支出(約3000億美元)的回報!隨著台灣民主化進程的推進,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立場其實並不堅定?美國威脅要向台灣半導體業課徵100﹪關稅,還揚言一旦台海衝突時,第一時間不是想要出兵與中共宣戰,反而是要立即發射飛彈摧毀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一旦美國完成將「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後,美國還會如嘴巴所言那樣好聽,「堅決」守護台灣?

此外,蔡英文的「政治遺產」並非一場輕鬆的接班遊戲,她在任期間積極推動的政策,包括兩岸關係、台灣民主發展以及國際外交等,無一不具有深遠影響。賴清德一開始就動作頻頻,接班意圖表露無疑,說白就是想在蔡英文的政治地圖上畫上自己的名字。但問題來了,這可不是單純的「接班遊戲」。台灣政壇的「泛賴系」與「泛英系」的鬥爭,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而是攸關台灣發展走向的「國家大事」。如今,「哈利法克斯論壇」首次在台灣舉辦,似乎又給這場權力角逐的舞台,加添燃料。

有人調侃說,賴清德像極那種在旁觀望、伺機而動的「摘桃」大師?蔡英文過去八年的「政治成就」,對賴清德而言,無疑是顆豐滿的果實,賴清德處心積慮想要對蔡英文「政治成果」「繼承」,卻似乎並未付出與之匹配的努力。賴清德似像極了那個站在旁邊,偷偷等著果實掉下來的人,打算想輕而易舉地收割結果,卻似乎又不太願意承擔那些艱苦的耕耘?像這樣的「摘桃」計畫,讓台灣政壇的走向變得更加微妙。

賴清德妄圖收割「摘桃」之際,「泛英系」的忠實支持者,又怎麼可能輕易放手?這群人在行政院、立法院、地方政治中皆佔有一席之地,實力雄厚,心中自然有數。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莫過於:賴清德真能理解並延續蔡英文的政治理念嗎?還是會成為一台「政治收割機」,直接啃掉所有的成果,完全不在乎台灣民主英烈們,背後長期對民主的耕耘和對自由理念的堅持?

儘管賴清德表面上強調「團結與延續」,但這並不足以平撫「泛英系」內心的疑慮。畢竟,這些人都深知賴清德「政治遺產」的繼承計畫,恐怕只是另一場大規模的「收割行動」。據悉,民進黨內「泛賴系」與「泛英系」的內鬥,在賴清德上任後持續升溫,對黨內派系平衡和政治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賴清德上任後,為積極鞏固「泛賴系」的勢力,透過人事調整和政策推動削弱「泛英系」影響力,例如任命林佳龍(「正國會」)為外交部長,試圖整合「正國會」及其他的派系。「泛英系」雖然隨蔡英文卸任而失去部分資源,但仍在黨內保持一定實力,並展現反撲跡象,例如在中常委選舉中成功阻止賴清德完全掌控。

賴清德透過司法手段羈押鄭文燦(「泛英系」核心人物),關押柯文哲(民眾黨前主席)以及交保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正國會」)涉助理費、政治獻金案,則被視為針對「泛英系」的打擊行動。「泛英系」則試圖通過基層力量反制,例如吸納「正國會」的叛將,並強化自身團結。

賴清德在外交上偏向美國的「共和黨」,被批評是延續蔡英文「倚美謀獨」政策,但操作更具個人色彩,引發「泛英系」的不滿。「泛英系」利用媒體與黨內的資源,針對賴清德的行動進行牽制,例如洩漏其外交計劃以製造壓力。

賴清德則試圖建立「以賴為名」的新派系,但遭遇「泛英系」的頑強抵抗,使得民進黨內部分裂加劇,甚至可能影響「2026地方選舉」及「2028總統選舉」的布局。

民進黨派系鬥爭導致政策推動受阻,如外交和國安領域的消息洩漏事件,暴露出內部協調問題重重。「泛賴系」與「泛英系」的內鬥引發媒體的關注,並被外界解讀為民進黨執政不穩定的要素,還可能削弱國際社會對台灣政府的信任度。

賴清德可能繼續透過司法和人事手段削弱「泛英系」核心人物,如林佳龍、吳釗燮、陳其邁…等,藉以鞏固自身的地位。「泛英系」則可能加強基層組織的運作,並通過媒體和黨內程序牽制賴清德的擴張行動。

總體而言,「泛賴系」與「泛英系」的內鬥,不僅是民進黨派系競爭的延續,更反映出民進黨在權力重組過程中的深層矛盾,其結果將直接影響台灣政治格局及未來選舉的走向。

台灣的政治現實一向充滿戲劇性,此次「哈利法克斯論壇」的到來,似乎將這場「蔡賴之爭」推向另一個高潮。賴清德「收割行動」是否順利?還是會被「泛賴系」與「泛英系」之間的內鬥拖住腳步?他是否能夠在不斷「摘桃子」的過程中,樹立起屬於自己的政治品牌,還是最終只能成為「蔡英文」的影像重製版?這一切仍未可知。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在台灣未來的政治舞台上,無論外界怎麼解讀賴清德的「摘桃」計畫,這將注定是場持久的權力爭逐大戲。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