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走走 Gife of love

文/袁青

常聴人說起"老天爺給的禮物?"

6位手作達人;12手聯彈把老天賞賜給她們的"女紅"手藝,或編或織、亦縫又繡地化成布偶、別針或裝置藝術,還有什麼比這樣的聖誕禮物更暖心的?

「一針一線,细細又縫縫的針線活兒,總讓我安靜下來;」笑聲開懐的呂哲香退休了,反而更活躍於朋友圈。左手法式手繡、右手發酵麵糰忙得不亦樂乎……從平面繡工到立體花球的別針和項圈、掛飾。

「手上得使點勁兒,」呂哲香說,使勁兒纒繞出的枝、球線條比鐵絲支撐的要活;而且拿起雙股手染紗線,邊繡邊想,從不畫草圖就動手的作品,有想像,也更有愛!

「每次旅行,我都會把回憶塑成一個布偶,」擅長把古董和手工藝"捏"成生活裡一種療癒感,自稱是重度手工縫製者的My mini me說,有了孩子,才真正啓動她專注於動物"纖維雕塑"的手作興趣。

和一般玩偶製作不同的是,她選擇先用木屑塑形,而且都有可活動的關節設計,非採泡棉填充式的娃娃可比。這也是為什麼必須用「揑」的,拈在手上是有沉甸甸分量感的"軟雕塑"的差異。

俄羅斯手染織品、德國羊毛纖維、跳蚤市場的骨董布⋯⋯再經過火燒、咖啡渣染的「作舊」後處理。「我想還原一種兒時閣樓裡的童年記憶;」常日以繼夜縫製動物偶的達人笑稱,每個捨不得割捨的原創,都是用"耗損的肝"換來的。

抱起一隻穿著勾針毛衣的長頸鹿和豬小姐;「瞧,俄羅斯玻璃珠眼珠的它們,正在你呢!」看著這些纖維布偶出神的我:突然被就在身旁、垂手可得的「大人的玩具」療癒到了!
至於,另一位透過"藝術"翻轉環境及自然議題,如何利用塑膠袋及工業廢布為創作媒材,探討"廢棄共創"的纖維藝術家林資芬對於人類[永續]的大愛⋯⋯ (不要轉台,有續集!)
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1-1號(安德昇藝術拍賣公司)
02-23279292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