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退化不再是夢魘!羅東博愛醫院創新手術助患者重生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56歲的游姓男子在宜蘭市場做生意多年,長期反覆蹲站及負重勞動,導致髖關節嚴重磨損退化,無法久站及蹲下,生活和工作都受到限制。羅東博愛醫院骨科宋卓俍醫師採用「正前開式」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為他診治,以對肌肉組織傷害最小的方式置換人工髖關節,術後髖關節不僅更穩定靈活,術後復健也更加順暢。

羅東博愛醫院骨科宋卓俍醫師指出此手術難度較高,十分倚重醫師的專業經驗及完善的器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的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為15%,其中以膝關節和髖關節最為常見,且比例隨人口高齡化而持續攀升。關節軟骨組織因磨耗而導致的退化性關節炎不僅導致大腿外側和鼠蹊疼痛,且坐、蹲兩難,嚴重可能影響日常步行、工作及運動。儘管髖關節退化磨損是正常老化現象,但民眾若常感覺腳打不開、無法外展,時下流行的舞步「十六蹲」姿勢一次都無法完成,就有可能是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症狀。

游男於傳統市場擺攤,長年彎腰、蹲低負重搬貨,五十歲初頭關節就吃不消,數年前曾求診宋卓俍醫師置換人工膝關節,今年他發現髖關節也出問題,蹲不下去、站不起來,經診斷為嚴重退化性髖關節炎。他擔心術後恢復期長、市場攤位沒人顧,對置換人工髖關節手術一度遲疑,但在羅東博愛醫院骨科宋卓俍醫師說明下,決定透過對肌肉損傷較小、術後恢復較快的「DAA(Direct Anterior Approach)正前開式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重拾行動力。

「DAA正前開式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以平躺姿從大腿前側的肌肉間隙深入髖關節,減低對

一般傳統髖關節手術病人採側躺的姿勢,從「大腿側邊」切出傷口置換人工髖關節,對肌肉組織與肌腱的傷害較大,而「正前開式」則是病人以平躺姿從大腿前側的肌肉間隙深入髖關節,不僅減低對肌肉組織的傷害與疼痛感,術後恢復也較快,可及早下床復健,且人工關節脫位機率相對較低,未來的日常活動姿勢亦不受限。今年七月接受手術的游男,於術後隔天就開始嘗試負重行走,一周後即可正常活動,一個月後已恢復日常生活。

宋卓俍醫師指出,「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利用人工醫材置換有疾病或損傷的髖關節,術後便能重拾靈活行動力。但「DAA正前開式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難度較高,十分倚重醫師的專業經驗及醫院完善的器械設備,因此有髖關節疼痛困擾的民眾,建議都可至骨科詳細問診,與醫師討論找出最合適的診治方式。

這次手術的成功不僅讓游先生重拾行動力,也為其他有類似困擾的患者帶來了希望。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多患者將能夠受益於這種創新的手術方式。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需求將持續增加,醫療機構和專業醫師的角色將變得更加重要。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