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  從日常看見傳藝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第35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31日晚間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揭曉19個獎項的優秀得主。文化部長李遠親臨盛會,除了向所有辛勤付出的評審團隊表達敬意,也頒發象徵終身成就與特殊貢獻的特別獎予音樂學家駱維道及戲劇學者邱坤良,感謝他們對傳統藝術的深遠影響。

   今晚頒獎典禮中,音樂類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交響樂團《傳承與展望-江文也紀念專輯》獲得「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臺北市立國樂團《源》獲得「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古早古早Goza Goza》獲得「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戲曲表演類則由秀琴歌劇團《鳳凰變》獲得「最佳年度作品獎」。

最佳年度作品獎:鳳凰變/秀琴歌劇團。(圖/文化部提供)

   戲曲表演類評審團召集人紀慧玲頒獎時表示,評審團獎設立目的是強調戲曲表演在臺灣生態中的多重價值,包括傳統、變化、創新與堅持。今年55件參賽作品中,許多即使是傳統戲曲,也融入了當代意識,在傳統基礎上賦予現代思維,這樣的創作取向受到評審團一致肯定與鼓勵。最終,評審團以高度共識選出今年最能代表戲曲創作,並反映當年度戲曲創作生態的作品窮劇場、江之翠劇場的《感謝公主》。

   特別獎分別頒給音樂學家駱維道及戲劇學者邱坤良,表彰他們在各自領域中的貢獻與成就。音樂類特別獎得主駱維道是臺灣最資深的民族音樂學者,致力於研究閩客、原住民族及亞洲音樂,並創作超過300首聖歌,融合東方旋律之美與臺灣多元文化特色。駱維道謙虛地提到,自己並非大作曲家或學者,而是一生追求簡單音樂創作的人。他的作品不僅僅是聖詩與合唱音樂,更是在向世界傳達「我是臺灣人」的信念。駱維道也說,在教學上,他一直告誡學生,音樂創作的現代化不應是簡單的西方化,無論音樂多深刻或多簡單,都應該帶有「臺灣番薯味」,這樣才能體現臺灣精神與特色。希望世界在欣賞臺灣科技成就的同時,也能注意到臺灣文學與音樂的獨特魅力。

評審團獎:感謝公主/窮劇場、江之翠劇場。(圖/文化部提供)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