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主委表示,客委會去年開始進行將世界名著以客語直接翻譯的計畫,雖然大家可能認為客家人都會華語,但每一種語言有其不同的語法與節奏,以及用於表達情感、美學、心靈、價值的獨特方式,假使不能使用客語的韻律、節奏與價值直接翻譯,客語要和當代世界文明同步就會有困難。尤其一個語言要現代化,能夠延續發展生存下去,一定要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除了用自己的母語創作,也要能消化其他語言文明,和不同的文明接觸對話,成為語言身體的養分。楊主委指出,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的時代,保存語言不僅只是找回失落的語言文字,而是要能與時俱進,因此發展才是保存語言的方式。台灣過去的語言政策已經讓客語成為少數人使用的語言,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前年調查統計,台灣客家人生活當中主要以客語為主要語言的只有1.5%,當這個語言變成人們腦海中的語言,而不是溝通的語言,就無法變化或創造出美的事物。尤其語言是會每日成長的,要創造成長的基礎,就要得到一定的資源與力量,因此客委會支持用客語進行文學創作,用客語直接翻譯世界各地的文學。楊主委進一步提到,最快今年8月底,客委會將率先出版傑洛姆·大衛·沙林傑(Jerome David Salinger)的《麥田捕手》及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白牙》2本世界文學名著客語直譯書籍,預計明年會再出3本書籍,包括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湯姆歷險記》,以及赫曼·卡爾·赫塞(Hermann Karl Hess)的《流浪者之歌》、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野性的呼喚》;目前我們也正在邀請在台灣文學界備受尊崇的客籍作家,用自己的母語直接創作,期盼與會作家能共同參與,讓客家語言與文學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