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雙週刊
科技發展不斷顛覆各行各業,也為個人、企業乃至國家訂定了新的競爭規則。《財訊》獨家針對120位產官學界重量級人士進行調查,選出十大即將為全世界帶來巨變的新科技。在這個科技驅動的新時代,誰能搶先掌握科技趨勢,誰就能掌握先機。
最新出刊的《財訊》雙週刊,製作「10大黑科技改變全世界」專題,由專家票選的技術中,進一步解析最新的產業發展與可能的投資方向。人類的生產、移動、溝通、思想乃至生命,都已逐步被科技顛覆。特別是,2023年生成式 AI的異軍突起,全球再度感受到新科技帶來的亢奮。新科技不僅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更將為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競爭訂定新規則;行動敏銳者將搶得先機,而守舊者必面臨淘汰。
《財訊》在研究多份趨勢報告並聘請多位專家擔任顧問的協助下,擬訂出涵蓋AI、半導體、量子技術、再生能源、循環經濟、智慧移動、衛星通訊、生技醫療、金融科技等領域的五十項新科技趨勢。接著由產官學界重量級人士,包括多家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技術長等,從50項新科技中票選出最具影響力的10大未來科技。
回收的120份問卷,包括了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微星科技共同創辦人黃金請、群聯科技執行長潘健成、智新生技董事長暨執行長黃先龍、中鋼公司總經理黃錫欽、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永豐金總經理朱士廷、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蘇建榮、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等各領域專家。
調查結果,「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脫穎而出,得票率88.3%,排名第一,成為各界關注的重中之重。AI相關影響無遠弗屆,在票選出來的十大科技當中,除了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之外,另外可信賴AI與AI治理技術,以及邊緣AI與AI終端裝置的發展前景也受到重視,被選入前10名之列。
排名第二的則是「量子技術」。台大IBM量子電腦中心主任張慶瑞表示,量子應用非常多元,包括量子通訊、量子密碼、量子感應器、量子雷達、量超融合(量子計算與超級電腦結合)等等;量子通訊、量子雷達與量子感應器等發展速度較快,應用領域包括金融、軍事國防、資安等領域。從許多場景來看,量子科學已經從實驗室裡走出來了。
日前,蔡英文總統參觀由國科會及中研院共同資助的量子電腦計畫,見證台灣首部自研自製五位元超導全系統量子電腦。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透過這項計畫,讓台灣躋身能自製超導量子電腦的少數國家之一,深具指標意義。
此外,細胞療法獲得50.8%的得票率,位居第四,顯示各界對這項新興醫療的熱切期盼。台北醫學大學校級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常務理事黃彥華指出,細胞是活的,在體內增生、分化與老化,能接受其他組織細胞訊號遷移,能反應不同環境動態釋放不同分子,因具有多樣生命力的活細胞,而被賦予「細胞藥物」的皇冠。隨著醫療科技與時俱進,未來細胞療法將可造福更多的人類,特別是對癌症與各種罕見疾病的療效令人期待。
其他列名10大未來科技的項目還包括先進封裝技術、完全自動駕駛、低軌衛星、核融合、氫能源等。10大未來關鍵科技威力無遠弗屆;不過,突飛猛進的科技帶來新希望,但也帶來新的疑慮。例如,生成式AI衍生出的信賴與治理問題,就受到各國高度重視。美國去年十二月發布了人工智慧規則,當中包含AI的倫理與道德、監管與監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