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吳德亮
彷彿還在1990年代末期為寫作普洱茶前往江城採訪,驅車穿過古意盎然的「勐烈老街子」,木造古老建築在兩側摩肩接踵列隊展開,「敬昌號」遺址僅存的幾根石柱與石碑就佇立其中,閣樓青瓦覆蓋的蔓草則在微微風中飄搖著悠悠歲月。
友人施君與海產大王吳君在元旦假期首日來訪,在品飲今冬木柵正欉鐵觀音與早年番庄烏龍後,無意中發現我以陶甕珍藏多年的80年代江城散茶,茶票紙註記的「德亮藏茶」蓋印早已褪色得難以辨識,趕緊取來柴燒金彩壺沖泡,開湯後悠悠歲月加持的野樟香入口即化,老韻與柔軟度較諸印級老茶毫不遜色,那一年在「敬昌號」舊址周邊採訪拍照的情境頓時浮上心頭。
話說普洱老茶號大多來自西雙版納的易武或六大茶山等地,但名滿天下的「敬昌號」卻獨獨來自普洱市江城縣,不僅茶面條索肥碩油亮,餅身勻襯飽滿,自然散發出一股渾厚的霸氣。且在所有私人老茶號所出品的古董茶品中,無論工序、製作工藝、筒包技術乃至內飛內票的印刷,最受茶人推崇的普洱茶標竿,除了龍馬同慶號外,就屬敬昌號圓茶了。所留下的老茶被茶界譽為「入口即化、水性最細滑」,「天下普茶,無一能與其較量形式之美」,目前僅有極少數古董茶流通於市面,極其稀有而珍貴。
手上原有的敬昌號圓茶至今僅存保有大內飛的殘塊,十多年來一直不捨得再喝,今日無意中發現早年珍藏的一小甕1980年代江城散茶,也算意外的驚喜了。
附記: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與越南、老撾(寮國)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83公里,因此早年我在江城古樹環抱的茶園拍照採訪,總會想及大詩人鄭愁予的詩句:
多想跨出去
一步即成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