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1980年代與勐海1970年代大字綠印普洱大沱同步品賞


文/攝影:吳德亮

受邀到讀者家喝茶,剛進門就拿出我的《普洱藏茶》暢銷大書要我簽名,並表示他也有跟封面右上角相同的1980年代大字綠印沱茶。這勾起我的回憶,返家後特別找出珍藏多年、外觀相似度甚高的1970年代勐海茶廠「中茶綠印沱茶」與1980年代下關茶廠「大字綠印沱茶」兩款茶品做比較。


話說早期普洱沱茶的規格重量以250公克與100公克為主。儘管1962年下關茶廠曾一度改為125公克規格,但1968年後又為了配合茶廠定量供應,重新改回100公克,標準規格為外徑8公分、高4.5公分。至今市面上出現的沱茶無論新、舊,也大多為此規格,至於250公克的沱茶則一律統稱為「大沱」,標準直經約10公分。手上珍藏的下關茶廠大沱應為1985年左右,以5枚竹箬(即竹筍殼)包,但單沱的紋格紙包裝卻標示為「雲南緊茶」,由於包裝上的綠色「茶」字係以印章蓋上,與茶人趨之若鶩的「綠印圓茶」頗有相似之處,因此市場上普遍稱之為「大字綠印沱茶」或「野生青沱」,備受愛茶人的青睞。


至於另一款大沱,約在1970年代勐海文革後期所產制的中茶綠印沱,同樣為五枚裝一條,以竹篾捆綁四道,單沱再包以手工布紋紙,此外八中紅商標的綠色「茶」字同樣以以手工印章蓋上。因此除了年份較長,外包茶票紙或竹箬較為斑剝或陳舊外,一般消費者很難分辨二者的差異。至於曾有茶人表示「勐海茶廠1970年代中茶綠印沱茶應採自喬木茶樹、而下關茶廠1980年代大字綠印沱茶則係野生或野放茶。」則未有確切資料證實,只能「信不信由你了」。


再各自取出珍藏的「殘塊」沖泡,早在2008年寫作《普洱藏茶》時品飲的1980年代下關茶廠「大字綠印沱茶」,明顯呈現的檳榔花香已轉為今天的野樟香。而勐海茶廠1970年代中茶綠印沱茶入口後明顯軟水,且一股幽長的老樟香在口腔與喉間不斷輕轉共舞。二者湯色皆紅濃透亮,且都質濃豐郁而飽滿,每泡茶都有不同的韻味與魅力。飲罷再比較葉底柔軟度與彈性則後者小勝,因此除年份外,二者年輕時應在伯仲之間才是。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