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中西合璧 當代藝術大展風采

【記者羅伯特/台北報導】「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自一百十二年四月十五至三十日舉辦於中正紀念堂一展廳,展出當代藝術(中西畫、書法、攝影、香道、茶道等)與古文物(玉器、宋瓷、書畫、老沉香雕件、內畫鼻煙壺等)精品共約五百件。

這次展覽由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主辦,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協辦,組織多位藝術家、收藏家,策畫並呈現這場精彩絕倫的文藝盛事。主辦單位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副理事長,同時也是協辦單位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的張羿文表示,希望透過本次「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展覽,喚醒觀眾們內心沉睡已久的藝術靈魂,進而培養健康知性的收藏家。期待觀眾能欣賞作品的藝術感與時代感,將心靈寄託於藝術品,感受精神上的愉悅與心靈上的滋養。

致力於推廣東方生活美學的張羿文理事長表示,從古至今中華文化之美蘊含其中不僅是哲學與美學還有禪學,從大自然中學習天人合一生活方式。而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最大的不同在於「意」與「實」的差別。

張羿文提到,希望此展之「物」引發人們「精神」層面對美的感知,並藉此培養知性的藝術藏家,進而惠及藝術市場。此展雖將文物及藝術品視為過眼煙雲,然而過眼引動之美為觀者所有,此為藝術陶冶的功能,亦是收藏的至高境界。

此外,這次展覽還提倡振興藝術市場,並將於四月三十日在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本棟六樓舉辦公益拍賣會,所得款項(手續費除外)將捐贈「台灣畫圈圈藝術關懷協會」專戶,以支持身障者從事藝術創作,用藝術療癒他們的心靈。

圖說:廖舜瀰老師與其書法作品。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提供

廖舜瀰老師:古字今寫 求新求變

廖老師自幼喜書法,軍旅生涯退休後專心投入書道。文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不僅形、音、意俱全,也繼承儒、釋、道乃至禪學的豐富內涵,從中孕育中華書道的獨特風格。廖老師獨鍾於漢代以前文字,蒼茫、古拙,渾厚又多變,以大篆為最。老師認為,摹碑、臨帖雖能仿效古人,卻無法超越,如今若要傳承書道,必須在基本功之上求變化。本次展出的作品,有字形工整、佈局對稱者,也有靈巧多變,「形似外星語」者。相同的是這些作品均打破固有佈局,老師希望透過創新的形式,能提高大眾的接受度,推廣書法藝術,融入於生活之中。

圖說:(右起)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書法大師廖舜濔老師、仿古墨新周錫珽老師。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提供

周錫珽老師:臥遊山水 佛性禪心

周老師習畫多年,從仿古起步。少時多仿宋人畫作,習得精湛的披麻、斧劈、畫樹等技巧。後因模仿石濤之作,有感於「我自用我法」一語,開始嘗試以自己的方法創作,卻也因此面臨瓶頸。直到於緬甸接觸禪學,領會佛家所謂六觸、六識,並以之觀照大自然,才突破瓶頸。周老師善描繪山水風光,岩石、溪水、雲霧,透過筆觸的堆疊,呈現渾厚與秀麗兼容的氣勢。熟稔的傳統技法,搭配近、現代的調色和構圖技巧,捕捉山水草木的光線、溫度、濕度、質地,甚至風、雲、水、霧的動態,讓周老師的畫作不僅生動,質感也相當獨特,讓人彷彿身歷其境,山光水色盡收眼底。

圖說: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左)、專精於「貔貅」油畫的王曉青老師(右)與其作品-故宮系列天使(左圖) 尋遊四海(右圖)。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提供

王曉青老師:中西合璧 富貴滿堂

王老師作畫二十餘年來,專精於「貔貅」一個題材。以西方油畫的技術,繪製東方傳統的神獸貔貅,並融入吉祥討喜的五福臨門、花開富貴等意象。王老師有一手鑽研多年的精湛調色技術,筆下的貔貅光澤溫潤而色彩飽和,像帝王綠的翡翠一樣讓人久看不厭。王老師表示,貔貅為傳統上招財的神獸,以金銀珠寶為食且只進不出,因此繪圖時也極盡華麗之能事,以牡丹、鎏金、點翠等飾物為貔貅妝點,細節處絲毫不馬虎。

圖說:陳玟蓉老師與國畫作品「情有獨鍾」。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提供

陳玟蓉老師:寒梅傲雪 冰心一片

2019年,陳老師於因緣際會下提起畫筆,此前幾乎沒有書畫經驗。有感於疫情期間,許多親人、愛人被迫分隔,僅憑靈感、沒有任何參照物,創作了「情有獨鍾」這幅畫。傲雪梅梢月團圓,以蝴蝶代表無懼追愛的精神,相信「有愛就一定有奇蹟」。陳老師認為,畫圖不一定要追求苦練基本功,提筆作畫更重要的是安放身心。未來也將致力於推廣,希望讓更多人接觸國畫,享受輕鬆繪畫的趣味。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