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電產業正夯 減碳讓產業進軍國際更有利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於今(20日)舉辦「綠能源浪潮 臺灣產業新契機」論壇,現場邀請到在桃園市市長時期就積極推動綠能源政策的行政院副院長 鄭文燦出席並擔任致詞貴賓,此場論壇邀請到多位產業代表一起參與,從中央政策推動角度著眼的經濟部能源局局長 游振偉、善用臺灣本地環境與生活特色推動魚電與農電共生的向陽集團董事長 陳貴光、搶得先機進入電動車市場的立凱電能董事長 張聖時,提供零碳解決方案的泓德能源總經理 周仕昌,以及突破產業限制努力轉型的中鋼公司總經理 王錫欽,更有跨界到儲能市場的漢翔航空董事長 胡開宏,多位產業代表從不同角度出發,共同探討臺灣產業在面對綠色能源與淨零碳排議題下的企業解方。

圖: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在活動引言時提到,國內目前比較熱門的軍工、資安、綠能等產業,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綠能產業,這些產業表現也表現在股價上。台灣綠電比重去年為8.37%,要達成目標尚有大空間,但產業相繼投入, 如離岸風電從水下基礎開始發展本土化產業,政府的綠電政策目前正逐漸發酵中。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致詞時表示,擔任市長8年期間,桃園再生能源成長80倍,其中儲能的分散式電網第一個做的就是桃園,第一個有補助的也是桃園,可見那時桃園已經非常重視發展綠能。

台灣綠能目標為2025年到達29GW,其中太陽能20GW、風電是5.6GW,地熱、生質能、小水力則是其他的部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到15GW,後面速度會比較快一點。其中太陽能案場需要用地審查,中央跟地方有聯合審查程序,規則準確,讓業者可以遵循。因應綠電浪潮,能
源局改制為能源署,會全力協助太陽能發展,至於離岸風電也從沒經驗到累積經驗,從零國產化開始,累積國產化目標,現在有許多風電大廠希望在台灣設計生產,並輸出到亞洲,是另一個產業新契機。另一個最近很熱的電動車市場也是台灣發展中的產業,會把電動車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由能源局跟工業局設計一套鼓勵方式,來形成電動車生態系,也請大家看到台灣的潛力是非常好的。

因應歐盟CBAM即將在10月來實施,經濟部跟環境部會針對碳管理機制,包含碳盤查、碳足跡認證,也包括會計師如何協助產業去計算碳排係數、計算租稅方面等,以面對全球趨勢。幾年內一定快速形成台灣碳管理做法,來因應全球類似歐盟CBAM機制,減碳、減排最重要的就是綠能要加強,如果綠能可以不斷提高比例,我國高科技要出口就比較沒有困擾。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