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堆佳冬「賴熊飛大刀」具深厚歷史價值 啟動提報「一般古物」登錄程序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近年致力於推動客家文物蒐集典藏工作,並建立專業博物館的文物入藏審議機制,每季定期召開典藏審議委員會議,聘請各類文化資產專家學者進行藏品審議。今(109)年8月27日第四屆典藏審議委員會召開第5次審議會,委員認為「賴熊飛大刀」具有一般古物價值,因而通過列入客發中心暫行分級文物,將依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啟動提報申請為屏東縣「一般古物」登錄程序。

 

       賴熊飛祖籍廣東蕉嶺,來臺後投靠佳冬的叔父賴開達,蔡牽之亂時出任六堆第四任大總理,協助清廷平定亂事。當年保衛家園用的大刀,子孫將它藏在豬寮內穀糠底下,才得以躲過日治時代的收繳。因此屏東佳冬地區也流傳幾句俗諺,「賴路二的大刀來了,不要哭了」、「賴路二大刀-蓋得人驚」、「敵人不必怕,違背軍令被賴路二斬頭過刀才可怕」、「寧願與敵人拼個死,不讓賴路二過刀」。

 

       101年地方文史工作者進行佳冬鄉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計畫時發現此物,直到108年辦理六堆生態博物館文化列車活動,為配合中心博物館實體典藏政策,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前往賴家拜訪,讓賴家祠堂內保存近200年的「賴熊飛大刀」重現鏡頭前。

 

       賴家後代(賴文淵、賴文榮兄弟)為使先祖留下的重要文物得以永世傳承,決定捐給博物館永久典藏,特地選擇良辰吉時擲筊獲得祖先同意,此舉也意味著賴家後人認同由國家負責珍貴文物的保存、詮釋和維護,確為賴熊飛大刀最好的歸宿。

 

      客發中心表示,賴熊飛大刀於107年10月09日邀請學者專家進行實物勘查,隨即於108年4月進行館藏品入藏審查通過,完成捐贈簽署後並入藏客發中心庫房。同年10月25日委託逢甲大學古物所李建緯教授啟動「賴熊飛大刀調查研究」計畫,今(109)年6月完成全案調查報告。文獻顯示,大刀使用者賴熊飛兼具「武舉」和興化府右營守備「武職」雙重身分,嘉慶九年(1804)開始,賴熊飛之名始見於各類帶有武力、軍事活動奏摺中。

 

       另外,依據周緯《中國兵器史稿》,大刀形制上屬清代雙手柄長刃大刀;又《皇朝禮器圖式》所載之綠營長刃大刀的尺寸也與其相近,故推測此為清代中期文物。而臺灣地區自清代禁止兵器製造、販賣以來,本文物得以保留至今,除賴氏族人有意隱藏外,亦恐是歷史因緣際會而成。

 

       目前臺灣所見與武舉、守備相關之刀兵,除數量不多外,普遍是長柄刀兵,刃做偃月刀形,屬《皇朝禮器圖式》中「武科刀」形制,而「賴熊飛大刀」從形制、持拿方式或年代等方面都與其有明顯差異。「賴熊飛大刀」不僅特殊且稀有,更充分表現刀兵個性化的一面,可說是目前臺灣少見與清代武職相關的兵器文物。

 

       客發中心啟動實體典藏政策後,所典藏的「賴熊飛大刀」,不僅符合地方族群記憶、傳說、信仰及傳統技術特徵,且與地方重要人物 或歷史事件淵源深厚,在在反映客家政治、社會、人文與科學的時代特色,深具文化資產價值,期望能夠申請登錄成為屏東縣首件客家「一般古物」。本物件調查研究成果未來也將進行相關出版,讓文物「賴熊飛大刀」獲得新生命,以促進客庄民眾對族群珍貴文物的認識。

 

解說

 

會議

 

刀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