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甲三:中醫辨證有章可循

/胡慧(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針灸科主任 )
    日前,楊甲三誕辰100周年針灸學術思想傳承國際研討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楊甲三先生是當代著名中醫針灸學家、針灸教育學家,致力於針灸學術發展和傳承。他通過給學生分析病證,抓住病變的主要規律,獨特的授課方法不僅可使學生易懂易學,便於理解,而且利於對中醫辨證方法和思路的掌握,從而能夠舉一反三,提高辨證水準。
    楊甲三教授從醫數十年,善於發現規律,學術思想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使辨證施治、定穴配伍有章可循,方便後人學習和理解。他辨證以八綱為基礎,兼顧其他,尤為推崇仲景之六經辨證。他認為,對病症的認識雖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其中必有規律可循。他深諳六經辨證之真諦,臨證時將辨共性與辨個性相結合,探尋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從辨病、辨兼症、辨體質、辨季節氣候、辨病程等方面詳加分析,辨明證屬,並在此基礎上選經配穴、遣方用藥,完成辨證論治全過程。

   共性與個性是哲學中的兩個概念,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將共性與個性概念運用於辨證中,辨共性與辨個性即辨病與辨症的發展,充分反映了中醫理論中整體觀念的基本概念。辨共性與辨個性又不等同於辨病與辨症,前者是在後者的基礎上,將認識上升到研究其規律的高度。
    楊老認為,病、症、證是不同概念,但其間有密切關係,不辨病、症即無從辨證。每個疾病既然稱為病,則必然有其特有的症狀和體征,並有著基本的病理機制。如感冒,則必有惡寒、發熱、頭痛、流涕。如面癱,則必有口眼歪斜。這種必然具備的規律即為病之共性。在此共性之下,具體到每一個患者,又因其可有感邪之不同、素體之差異、環境之區別、疾病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而使得同一個病又有客觀差別,這種差別則反映了病的個性。
    病的共性與個性的結合即為證。所謂證是指疾病發展過程中,在致病因素以及其他有關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機體所產生的臨床綜合表現。證作為病在某一條件下某一階段的反映,與病、症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辨證亦即辨病與辨症相結合的結果。

    如失眠是臨床非常多見的疾病,其表現個體差異很大,病因、病機複雜,可涉及心肝脾腎及膽胃。楊老在治療失眠時遵循辨共性與辨個性相結合的原則,尋找共性,注意個性,對失眠進行辨治。睡眠與陰陽蹺脈及衛氣運行有密切關係。陰陽二蹺主人體一身之動靜,晝日陽氣盛,衛氣行于陽,則陽蹺盛目張而不寐;入夜陰氣盛,衛氣行于陰,而陰蹺盛目閉而欲睡。陰陽相合則睡眠活動得以正常進行,陰陽不交則不能正常睡眠。由此得知,失眠的共有病機在於陰陽不和,陰陽不相交接使得人的睡眠活動由生理變為病理。
    楊老在治療失眠時,以調和陰陽為大法。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心腎陰陽不交,心神被擾,治療時選用本神、神庭為基本穴方。此二穴位於腦部,分別為督脈、膽經腧穴,為調神之必用穴。此外,基於患者素體強弱之不同,陰陽偏盛之差異,及病變發展之程度, 尚需辨其個性而分別配以不同治療。如兼陽虛,則配以肝俞、膽俞、脾俞、腎俞及承山、三陰交;兼陰虛,則配以列缺、通裡、足三裡、三陰交、太溪;兼痰濕積滯,則配以內關、公孫、足三里、曲池、合穀。如此辨證,化繁為簡。

   中醫的基本理論建立在“天人相應”這一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基礎上,這種整體觀念是中醫學的基本特色。楊老認為,人生活在自然界這個大環境中,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勢必對人體生理、病理造成重要影響。每個季節所易發疾病與其主氣有密切關係,春多傷風,夏多傷暑,秋多傷燥,冬多傷寒,長夏多傷濕,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為致病的主要外因。尤其是外感病、疫病有著明顯的季節特點。因而,辨證時不可不辨。
   如周圍性面癱是針灸科常見疾病,其病可發於四季。楊老認為,面癱主要病機為外邪侵襲少陽、陽明, 治療此病時尤其應注重發病時間,因為不同季節發病表明感受不同邪氣。如於秋冬發病,以風寒外邪為主,春季發病則以外感風熱為主,夏季及長夏發病必兼夾暑濕之邪,選穴及刺法上必有所區別。四季節氣雖有一定的規律性,但由於自然界的變化萬千,季節氣候又受運氣影響,而有“太過”或“不及”,或相夾致病。楊老強調,在辨證時不可墨守成規、執古不化,唯有因時、因地制宜,才能進行準確辨證。尤其對流行性傳染病,更應根據發病時的季節特點,邪氣之偏盛,症候之差別,詳加辨審。

    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每個階段的主要矛盾都有所變化,表現在病變部位深淺上下的不同,正邪消長趨勢的不同,症狀和體征也各有特點,所以每個階段所屬之證也不同。因此,在中醫辨證中辨明病程所處階段是很重要的方面。不僅外感病如此,內傷雜病也有新病與宿病之辨。《金匱要略》中就有新咳與久咳證治各有所施的論述。在其他辨證方法中,三焦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很強調辨別疾病不同階段,病變層次也有表裡、上下及氣分與血分的變化。楊老在辨證方法中非常清晰地顯示了這些辨證思想,根據每一階段疾病的主要矛盾進行分析,辨明其歸屬、病位,而後立法施治。如楊老治療中風病,其根本大法有清上、補下與補下、清上之不同。所謂清上為清在上的邪實,補下乃補肝腎之不足。中風乃老年常見病,肝腎不足為其病變之本,風痰瘀血阻絡、蒙蔽頭竅為其病變之標。病變初起邪實為盛,治則當以清上祛邪為主,輔以補下。當邪漸平,進入恢復期時,治又以補下扶正為主,兼清餘邪。這種辨治思想符合疾病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由此也對楊老重辨病程的辨證思想可見一斑。
    筆者從辨共性與辨個性相結合、辨季節氣候、辨病程三方面論述了楊老的辨證思想,也充分反映了他深厚的辨證功底。當然,中醫辨證的內容絕不只限於上述三方面,辨證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凡與病相關的因素都屬可辨之範疇。如南北區域之不同,人體素質之強弱,男女之別,老幼之分,生活環境之優劣,工作性質之差異,飲食煙酒之偏嗜等。這些客觀因素都會對疾病造成一定影響,因而也就需要在辨證時予以辨別參考。 

這篇文章 楊甲三:中醫辨證有章可循 最早出現於 中國醫藥導報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