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走走

文/袁青

「絕處逢生,卻又孤芳自賞 」

蔡爾平的「微雕藝術」

如果問「藝術有什用處?」

以「彩鑲瓷」揚名國際的藝術家蔡爾平說,藝術己成為他的一種「載體」;也是讓人想想地球;喚起與自然共存榮同理心的實踐 。

而事實上,大到坐落宜蘭田野間成為超夯打卡點城堡造景的公共藝術、或充滿直觀童趣的微型雕塑,甚至被藏家當作可佩戴的個人配飾,讓蔡爾平早在 1993年獲選「全美傑出藝術家」的殊榮,己經給了「藝術何用之有?」最好的答案。

也許,我們不應該過度高捧了藝術的地位;或是排斥藝術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 」的界定。事實上,藝術呈現的意涵,引導並撫慰那些我們心理和情感不及的;比如記憶、希望、成長和重新體會生命價值的提點,某種程度,不正是鼓舞、激發,面對現實,克服矛盾和不完美必須仰賴希望,很有用的「工具」嗎? 。

「我的作品,不是珠寶;不是要尊貴自己 ,反倒讓人忘記身分地位,」蔡爾平自創結合陶藝與金工複合媒材,將馬賽克玻璃鑲嵌應用於精工陶瓷的「彩鑲瓷」,不但成就其獨創的藝術風格,更因色彩炫麗,栩栩如生的蟲魚花鳥的微型雕塑,令人歡愉,賞心侻目到作為一件吸睛的配飾,「傳遞關懷自然,喚回那些逐漸失去的童心和愛,」跨足陶藝、金工、繪畫、雕塑、園藝等不同領域的蔡爾平說。

「不管做什麼,一定要回歸源頭,」像一棵大樹,若不歸根,充其量就只是枝微末節,失去生命力。這也開啟了蔡爾平,花了繞行大半個地球的時間和精力,藉由博物館,或者到印地安保留區的旅行。而在有系統地蒐集、學習、拆解並重新建構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文化過程中,蔡爾平形容,原住民就是「會說話的大自然。」事實証明,從許多共通圖像和符號的「世界語言」中,也找到藝術創意的重要根源 。

大量使用陶土、銅等接地氣的尋常媒材,並融貫部落文化特有紋飾、圖騰,加上宮廟美學常見的交趾陶等,透過創作符碼,可以感受蔡爾平來自科技和文明相互呼應,繼而產生共鳴的靈感,源源不竭。策展人陳欣婷形容,崇尚自然、熱愛非洲或原民藝術,愛鄉又戀土的蔡爾平,內心追求大自然的情感表達,如野獸派般炙烈,令人感動也難忘。

從小在顯微鏡下,觀察長大的蔡爾平,「心裡有座宇宙花園。」面對人類科技對自然過度開發的消耗,「不應再開腸剖肚地對待大地了,」選擇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等,自然元素的創作,以返本歸真之心,同時表達對生態環境永續的極大化價值,更是蔡爾平不變的藝術初心。

跟著近40年,凡深情必留痕跡的「彩鑲瓷」創作歷程腳步;看見對生命的專注、堅持與熱情;對蔡爾平而言,所有生命不分貴賤、一視同仁;作為面對宇宙的謙卑,以及生態環境的反省,就像父親留給他的傳承,「親近自然、捍衛自然。」從原始部落的啟發和藝術創作中,重拾大自然之愛的人類普世價值,從而找到每個人的生命歸屬。

雖然,藝術不應該只是放在博物館,但身為策展人陳欣婷,「並不想以飾品來定義『彩鑲瓷』微雕,」;而2019年與貝律銘、李安獲得到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貢獻獎的國際肯定的蔡爾平,包含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名人歐普拉等政商名流等都是他的粉絲與藏家。

但蔡爾平瞇著眼笑說,重要的不是那件「作品」,而是種下蘊化為創作能量的種子 。當藝術走入生活、收藏為時代留下故事與溫度,也就是療癒的最佳時刻了。

正著手進行一項從過往,理出最純粹創作語彙系列展計畫的蔡爾平,希望再次從原始工藝,饒富生機的豐厚內涵,如何綻放出當代美學價值的同時,莫忘「平等心對待萬物,最後意識到自己歸屬」根源的期許。

《同場加映》
側寫師母/
莊蕙芳的「推手」情緣

「從來不曾為蔡爾平藝術品,設計過任何包裝紙或提袋;喜歡的人,不是拎了就走,或直接就別在身上! 」

出生雲林醫生世家蔡爾平,也醉心園藝;雲林北港老家和家人一起建構的庭園、遠在紐約長島的玻璃花房及台北居家陽台上,令人匪夷所思的野蠻混種生物園藝,反映了藝術家對鄉土及大自然的實踐。
蔡爾平以最具識別性的微雕作品『蜥蜴』為例 ,談追求物種平等「共存共生」的期許;蜥蜴不像恐龍巨大,最後滅種,最後歷經演化,存活於天地之間,代表了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諧,其實也是一種追求圓滿的藝術境界。

多年來從赴美求學到功成名就的創業夥伴; 既是老伴也是幕後推手的莊蕙芳形容 ,從小在科學世家成長的蔡爾平,兼具理性和感性的腦容量,「簡直可比美3D列印,」不論大如城堡花園,或活靈活現的昆蟲微雕,完全不必草圖,就直接輸出。這種一絲不苟的精準度,也讓蔡爾平贏得「點土成金」的藝術封號。

憶及,當年勇闖美國首屈一指的帕森設計學院修雕塑時期,跑到紐約中央公園擺地攤賣結合雕塑的飾品,居然遇上願意投資他40萬美金創業的銀行家,但也因為貴人的眼光,讓蔡爾平意識到自己的藝術價值,堅持信念,最終走上藝術一途。無怨無悔成就蔡爾平的莊蕙芳豁達地說,能和一個每天都有驚,又有喜的人,生活在一起,「夫復何求? 」

《美的信使》
聯展 「紐約蔡爾平 / 大阪岡本孝」
時間/12/1-1/15 10am-9pm(周一休館)
地點/文房 •文化閱讀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27巷1號
策展人/陳欣婷 Tirfany (倫敦Invigor8展覽公司)

PS 《營業額35%》捐給慈善公益。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