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權/名日文化 文/inMotion|正念瑜珈 · 自我覺察
今天在Threads上看到一則推文,內容是一位母親在晚上和10歲的女兒聊天時,女兒突然開始哭泣、向媽媽討抱抱。但媽媽或許因為長期的壓力累積,突然間也情緒潰堤,反過來質問女兒:「你能不能不要一直向我索取?」「我想要你快樂,但你有沒有問過我快不快樂?」
#父母不曾學過非暴力溝通
作為孩子的角色,在成長的過程中,這樣的情境也許我們都不陌生。「自我覺察、非暴力溝通」是近幾年才越來越被重視的概念,我們對這些概念還不甚熟悉,更何況是父母那一代,可能從小到大都沒有學過這些。父母有時習慣用粗糙、情緒化的方式表達需求,因此孩子接收到的往往是傷人的言語,而非父母真正想傳遞的訊息。
#傷人言語背後究竟包裝著什麼
比如說,那位媽媽內心真正想對孩子說的是:「我現在狀態不好,沒辦法給你太多安慰」、「我希望你平常也能多關心我」,事後諸葛看似簡單,但要如何在疲勞與情緒高漲的當下,沉澱自己的浮躁、理清當下的需求,並平靜的組織語言,其實很困難。然而,練習把內心的感受真實地說出來非常重要。質問和指責的方式,不但無法清楚傳達真正的需求,還可能無意中傷害到彼此。
#記得對自己說聲辛苦了
如果你發現「質問或指責」正是自己說話的慣性,先別急著對自己失望。你可以先好好探索自己是如何形成這種模式的、是什麼促使了自己這麼做。這一切背後都有其來龍去脈,你不是故意變成這樣,所以記得給自己一個擁抱,對一路上承受許多委屈的自己說聲「辛苦了。」
認識自己的模樣,知道自己還可以更好,慢慢前進就好。
關於作者:inMotion|正念瑜珈 · 自我覺察
更多自我探索相關活動與課程可上「名日文化」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