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欣妮 / 台北報導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於昨(19)日在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幕,更由菲裔美籍紀錄片導演雷蒙娜.狄亞茲(Ramona Diaz)的《粉紅革命》(And So It Begins)為影展活動揭開序幕,吸引許多民眾前去欣賞。
今年影展由臺灣女性影像學會發起人范情及著名編導閻鴻亞(鴻鴻)共同擔任策展人,以「真相,在路上 凝視,在當下」作為影展主題,推出「性別平權」及「人權廣角鏡」兩大單元,精選10部海內外影展優秀電影作品,探索當代女性(或性別)處境,透視在戰爭及文化歷史底下變動複雜的人權樣貌,涵蓋性別平權、戰爭人權、歷史正義、解殖與族群認同等豐富議題。
過去台灣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更該珍惜人權、自由的可貴,歷史是借鏡更不該被遺忘,若無過去為自由民主發聲的勇氣,就沒有今日言論自由的可貴,至今憲法雖明文規範人民的各項基本權利,但社會上或多或少存在些偏見,對於女性在職場甚至生活上仍存在部分刻板印象,策展人范情表示,真相一直在路上,而這條路很長,路上也有許多危機及阻礙,持續發聲,才能被關注更被重視。
策展人鴻鴻也表示,影展中也選了戰爭相關的紀錄片,「凝視 在當下」是透過影像去了解戰爭起因、影響等,跳過新聞死傷勝負的報導而以更加人性、生活的角度去認識戰爭。
晚間播映的《粉紅革命》,描述菲律賓史上第二位女性副總統萊妮(Leni Robredo)和新聞工作者瑪麗亞・瑞薩(Maria Angelita Ressa),在公共領域面臨的問題,包括性別歧視、性騷擾以及假新聞等,讓觀眾以紀錄片形式看見菲律賓的文化,導演雷蒙娜.狄亞茲也提到,這部片雖然是描述菲律賓女性總統候選人捲舉期間的種種,但相信在世界各地都會有類似的情況,對於身處台灣的我們更能透過影片產生共鳴,不論是女權或是新聞自由等。
對於新聞自由, 隨著不同個案,媒體在採訪取證的自由權也再次被審視及討論,策展人鴻鴻提到,《我們與俄的距離》這部片中,可以看見俄羅斯媒體對於戰爭的報導備受限制,報導戰爭卻隻字不提戰爭,透過這部片,更能珍惜台灣目前的新聞自由,即便存在些許亂象,但比起一言堂式的新聞環境,由民主自由產生的混亂會更加好些,策展人鴻鴻提及,對於濫用新聞自由的現象,以法律或是政策去控管會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