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振麟
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今(2)日於新竹市學府路40號「國立交通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召開「可持續發展氫能技術」亞太合作第一站–進軍菲律賓氫能電力合作備忘綠簽約記者會,共同見證台灣氫能技術的突破與進展,期盼建置亞太合作機制、推動台菲協議,將台灣氫能技術推廣至國際。
對能源政策、循環經濟跟新能源非常關注的立委鄭正鈐指出,電池回收、農業廢棄物再循環利用,同時結合太陽能產業,對於未來的氫能電力發展是很重要的里程碑。產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會產生很多有價值的後續產品,「富氫水」是其中之一,氫能當然也是。
鄭正鈐表示,國人於菲律賓有合作計劃,要將台灣的氫能技術推廣至國際,他非常期待能夠盡早落地,達成非常好的循環經濟跟新能源的發展方式,很迅速有效率的商業化,然後加以推廣。他說,整個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問題,大家一起來努力。

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信達博士表示,目前最難處理的產業廢棄物集中在於電池、醫療、農業、太陽能光電、輻射、半導體、污泥等領域,在處理的過程中,環保問題、職業安全、材料反應都隱藏著許多難以克服的情況。如今產研團隊開發了內循環整體技術,不僅環保上獲得有利大幅改善、產出的材料更能運用在氫能、電池方面的使用,如:農業、電池回收純化後的碳材料-運用於氫能複合碳板、觸媒、電池負極等,可有效解決地球上的污染問題與減少開挖天然資源,實為一大突破。吳信達提到,未來會到菲律賓做區域電網,同時解決區域電網裡面的電池回收、家用回收,整個循環符合國際節能ESG、SDGs,國際可持續發展的議題。
菲律賓皇家國際商務中心執行長黃大維表示,如今我國的產研技術團隊已成功突破各項箝制,讓污染變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讓台灣躍昇成全球「氫能」技術不可或缺要角。透過台菲雙邊的合作佈局,台灣的技術將有利於進軍菲律賓建置氫能電力社區。透過「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結合台灣專業的科技公司、家具公司,與菲律賓商業團體合作,將使得聯合國對於可持續發展議題持續受各方重視,落實ESG、SDGs。
易能科技總經理袁易表示,目前由協會發展在整體循環再利用項目繁多,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就是電池回收產學合作。該計畫致力研究電池回收內循環技術,電池再生技術不僅在國內大幅領先,亦擴展到國際電池產業發展循環再利用等,是業界最欠缺的一環。
廣知永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滄榮表示,2009與 吳信達博士一起開發製「氫」項目,最特別之技術當屬農業副產品製成的「導電複合碳板」。此技術能提高製氫效率,更可增加碳匯平衡優勢。目前「廣知永續科技」所致力的研發製氫技術,為非鉑金以及非純水製氫,其成效上可達1立方米4-5度電完成,再結合公司特有的太陽能綠氫系統規劃,可具體實現可持續循環的綠氫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