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伯特/綜合報導】隨著金融業數位轉型的浪潮,越來越多交易可以在線上完成,這些數位金融服務不只提高了便利性,也同時增加了風險,近年來,金融犯罪事件的快速攀升和犯罪型態的多樣化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面對數位化金融市場,金融業的防禦策略也應有所調整,才能讓金融犯罪防治作業更完善,」SAS 台灣業務顧問部副總經理陳新銓說,策略調整共有三個面向,分別是從事後到事前、從單筆到歸戶及從規則到 AI 運用。
首先是交易偵測機制應由事後走向事前。以信用卡盜刷為例,金融業者應該監控交易授權前的異常狀況。台灣某信用卡發卡量居市場前三大的銀行,導入即時監控系統進行交易偵測,不只提高 3 倍偵測效率,更成功擋掉許多信用卡盜刷交易。例如該銀行的企業客戶曾經被駭客竊走 140 名員工的企業信用卡資訊,並立即在網路上盜刷,但即時監控系統在駭客準備進行第二筆盜刷交易時就發現異常並擋下,最後被竊走的 140 張信用卡中,只有 1 張卡被盜刷成功。
其次是在調查可疑交易時,應將重點由單筆交易擴大到關聯網絡。「就好像行銷人員常在提的 360 度客戶視圖,金融犯罪調查也需要描繪 360 度犯罪視圖,」陳新銓形容,當調查員所掌握的資訊越完整,越能一舉揪出所有潛藏的犯罪風險。第三是結合專家規則與人工智慧,全面掌握犯罪風險。因此,金融業應該要善用 AI 機器學習的力量,提升詐欺防治的能力。最後, 由於犯罪手法不斷更新,內部防治單位/調查單位必須能夠靈活調整調查介面並自主修正規則,以更符合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