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新聞INNEWS記者 林意欽/台北報導
別再只知道『霜降』牛肉了!2020年10月23日07點00分即走入「霜降」這個節氣,「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中國人講到節氣最關注的就是在生活作息上的配合,節氣的改變往往在生活中會來看不見的變化,不得不提防。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如此便可看出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名門命理教育協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表示,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以平補為原則,保健之道,於外要添衣保暖全身,於內要重潤肺、保暖腸胃,增強身體的防衛能力。
《二十四節氣解》中:“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生活上許多細節須做調節。圖/林意欽 攝影。
這樣一個節氣轉換的時間點,如何在生活上注意養生與相關禁忌?楊登嵙建議分別可以從以下生活起居的日常習慣做些改變及注意。
在吃的方面:防秋燥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應該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取,畢竟秋季在體內體外相對較為乾燥,身體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對辛辣物的攝入要減少。盡量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板栗、柿子、蓮藕、山藥、白蘿蔔等食物,自製的銀耳蓮子粥,薏米粥等也可以經常喝。煲湯時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氣,或加入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陰潤肺,還可根據體質情況靈活化解秋燥。
衣物的穿著方面:俗話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就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所以,氣溫專涼首重衣物的添加,尤其是注意腳部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禦寒作用,避免感冒的發生。家裡有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
居家身體調節方面: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喉炎、氣管炎等。防賊風要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
作息調整方面: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賴床的習慣,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個小時左右,以助人體陰陽平衡和收斂神氣,利於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其實長時間睡眠容易導致體內細胞缺氧,往往不但越睡越困,有時還容易頭暈,因此這個時節需要適當控制睡眠時間,再賴也不要超過10個小時。
情緒與氣息方面:秋天人的情緒容易抑鬱,因此要多到戶外運動。面對疫情未滅,頭一條便是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此外還應注意保溫。秋涼氣爽,登山活動在這個季節是非常好的戶外活動,除了空氣清新可以舒暢肺部,高山美景也能達到心曠神怡的效果,進而舒緩心情。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但也需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調節。
大環境的調適方面:晚秋時節,淒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多走出戶外,曬曬太陽。同時可以多聽一些較為輕鬆歡樂的音樂,換一些暖色調的服飾來調節心情。秋季最重要的養生秘籍,就在於舒緩壓力,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老朋友之間多聊天,通過交流也能夠讓人們情緒好。
霜降過後即立冬,此時“補霜降”應以養陰為基本法則。圖/林意欽 攝影。
節氣的轉換最主要的根據是來自大自然環境的變化,自然環境變化才得來生生不息的萬物規律,如何去適應每個時節的變異而去調適自己的身體是門重要的功課,但也只需要在生活細節上多點心思,其實就是自己最大的補帖了。
The post 「霜降」大補貼 節氣變化養生須知報你知 first appeared on 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