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碩果僅存的烏奇蘭與佛手茶

文/攝影:吳德亮
台北木柵貓空原本有三、四十個茶種之多,只是多年來光芒始終為紅心歪尾桃製作的正欉鐵觀音所獨佔,許多來自福建的茶種如佛手、水仙、梅占、烏奇蘭等,大多已消失在消費者的記憶裡。
佛手茶又稱香櫞或雪梨,葉片碩大有如佛手;也有人說茶品沖泡後,帶有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而得名,獨特的茶香則稱為「佛手韻」,最早源於福建安溪,而大盛於永春成了主力茶種。至清末民初的日據時期,由福建永春傳入台灣,先後在木柵、坪林等地種植,並陸續傳至南投竹山、嘉義阿里山、台東鹿野等地,成了台灣較為稀少但質優價昂的茶品,貓空的佛手反而被逐漸遺忘,而來自閩北的烏奇蘭就更為罕見且不太可考了。
所幸木柵仍有近80歲的資深茶人張君至今仍「守著貓空守著佛手與烏奇蘭」,在產業道路旁沿著石階一路往上,可見三處不同品種的茶園,包括佛手、梅占與烏奇蘭,陽光下偌大的佛手葉片昂然面對猴山岳主峰,張君堅持以傳統手工製茶,每年所得不過五、六斤,純粹為保留先祖留下的珍貴茶種而努力,讓我深受感動。
返家後迫不及待取出張君剛焙好的今春佛手與烏奇蘭茶,半球型的佛手外觀緊結而亮眼,與坪林條型外觀的佛手明顯不同,喉韻則更勝一籌,幽雅的「佛手韻」尤讓我著迷。而「似條非條、似球非球」的烏奇蘭拆封後烏潤的色澤立即透出一股濃郁的蘭花香氣,亮黃的茶湯入口後霸氣十足、香氣滿腔,喉韻也深邃而悠長,讓我想起已故大詩人洛夫在我茶巾上留下的詩句:「好茶亦如好詩,必得有餘味」,深深的懷念。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