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北當代」 藝術囘甘 「一滴都不浪費」

圖文/袁青

周日。天青無雨,一個人在工作室,不知不覺天黑了。
懶得開燈,信手給自己倒了杯威士忌,隱約看見瓶身上閃閃的12支鹿角的鹿首標記,差點都都忘了晃晃只剩不到半瓶的「大摩」,上次是為了什麼才捨得開了喝?
矮油,一口入喉,那股直沖腦門的「藝術」fu又上了?
可不是嗎?無論味覺或視覺,對時間的具體感受,都來自透過對細節的觀察和和體會,方能察覺箇中變化。這點兒倒提醒我,作為這次《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獨家合作威士忌品牌「老酒銀行」的大摩,更進一步攜手台灣當代寫實木雕大師楊北辰跨界,推出《Masterpiece in the making 》主題展中,木雕藝術創作和陳釀威士忌體現「時間感與記憶性」的創作精神或收藏價值,就是不折不扣的訂製「藝術」。
咱們一起「回甘」一下吧!
擅於在整塊原木上,以減去的雕刻技法,搭配高度擬真紙類及皮革表面肌理著色,完成難辨真偽的木雕作品的藝術家楊北辰,過往,靈感多半來自周遭使用過的生活性物件,如:紙箱,手套,皮包,大衣,皮鞋…等,透過時間醞釀下緩慢的復刻,呈現物件最抒情的記憶側寫。
然而面對伴隨寫實藝術一直存在如何突破逼真,越過庸俗的創作関卡,楊北辰選擇「專注於木雕創作的細節」;而2000年前往西班牙藝術進修,圖書館裡的中世紀古書冊,第一次啟動了楊北辰看到時間及文化的厚重的創作靈感。
自2016年起挑中世紀古書籍為雕刻主題的《謄刻古籍》,來自記憶、時間、文化、歷史等細節的觀察,更呼應以「時間」為軸心的藝術創作思維。


「藝術往往跟時間脫離不了關係!」當代藝術創作或製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去鍛練,過程極其緩慢。對於這次和「老酒銀行」大摩威士忌酒的藝術跨界展演合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楊北辰說,釀酒或雕刻,都需要以木材作為介質,以時間當作土壤。因此,本來就存在一種相似的共感。
正好紀錄了楊北辰歷經「後疫時代」前後心境轉折的《謄刻古籍》三件組木雕,從疫情前的「全彩」詮釋,到疫情下對未來不確定的「蒼白」以及決定與病毒共存的「彩色與蒼白漸層」莎士比亞全集演繹,體現藝術家層層穿越現實的精彩敘事。
當時間開始有味道;酒的層次就更貼近人生;「釀酒師就是味覺的藝術家。」將材料加上自己的經驗、才華、創造力。唯有頂尖藝術家才能被稱作大師(Master),歷經各種可控與不可控的因素後,呈現出色的傑作。
一杯威士忌會有風味上的差異?時間是最昂貴的變動因素;楊北辰覺得藝術創作過程最有意思的部份是表現「時間感」,一如大摩首席釀酒師理查·派特森超凡絕俗的嗅覺天賦、精彩絕倫的用桶工藝,融匯成「一滴都不浪費」的威土忌老酒極致風味的收藏價值展現,賣的正是時間之於藝術的「雋永」呀!